{刀好杏乡非遗盛}
古韵今彩英吉沙
喀(什)和(田)公路、喀(什)和(田)铁路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县城距喀什市68公里。县域共有A级景区6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3家。
丰富的旅游资源
南湖旅游度假区
国家AAAA级景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县城南部2公里处,地处国家湿地公园腹地。这里有小刀博物馆和鸟类科普馆两个自治区级特色博物馆,还有商业街区、杏花庄园、游船码头、动物园等,无论是想了解英吉沙的历史文化,还是享受休闲时光,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穆孜鲁克湿地公园
国家AAA级湿地旅游景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开发理念,有青青牧场、苇塘泛舟、古老水磨、守村井、天空之镜、盐巴部落、胡杨绝唱、国际环塔拉力赛“魔鬼赛段”等打卡点,是体验原始生态民俗和自然景观的好去处。
达瓦孜景区
达瓦孜意为高空走钢丝,有着千年历史,发源地正是英吉沙。在这里,你可以观看精彩的杂技、达瓦孜表演,还能近距离观赏户外湖面走钢丝,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甚至可以参与体验和研学。
国学书院景区
国家AAA级景区,英吉沙县国学书院,是文化润疆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识性工程。目前是南疆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教育体验综合体。建筑面积5228平方米,设有天下大同、新杏坛、礼乐广场、民族团结广场等十二个功能分区,是一个集国学教育、研学旅行、非遗体验为一体的教育型书院。
土陶村
距离县城1.5公里,是集英吉沙土陶制作、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为一体的特色村。这里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还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和“中国传统村落”。走进土陶村,领略古朴乡村美景和独特歌舞魅力,亲手体验土陶制作的乐趣。
小刀村
位于芒辛镇喀拉巴什村,距离县城2.5公里,是英吉沙小刀制作、展示、销售的非遗特色村。这里有刀匠一条街、刀王故居、小刀工艺园、白杨树林荫小道和十二木卡姆体验家访点等打卡地,能让你深入了解英吉沙小刀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国家级非遗项目
达瓦孜艺术
英吉沙县是闻名世界的维吾尔族传统杂技艺术“达瓦孜”的发祥地,也是“高空王子”阿迪力的故乡。“达”在维吾尔语中是“悬空”之意,“瓦孜”是专职高空走绳之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英吉沙县“达瓦孜”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迪力·吾休尔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在英吉沙,达瓦孜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县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有着400多年的制刀史。小刀造型别致,制作精巧,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新疆最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之一。
1987年,英吉沙小刀在全国旅游工艺品评比中获得第一名;1991年,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誉为“丝绸之路一枝花”;2008年,英吉沙小刀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吾甫尔·热合曼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传统小刀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6年4月“吾甫尔·热合曼”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高级民间艺术师”。
英吉沙土陶
土陶,被称为“泥巴艺术”,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到汉晋时代发展到彩陶。英吉沙土陶以仿古土陶最为著名,它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具备了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英吉沙土陶制品要经过泥土选料、过筛、和泥拌揉、转坯成型、削刮、琢雕刻花、彩绘上釉、入窑烧制等十数道工序才能完成,且全是手工工艺。
英吉沙土陶与宜兴紫砂壶、景德镇陶瓷同时荣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模戳印花布
英吉沙县是“模戳印花布故里”。模戳印花布工艺,据史料记载约有一千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以前。土布工艺流传很广,而属英吉沙的土布最具匠心,造型精美、古朴,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风格,深受艺术界和收藏家的喜爱。
模戳印花布既美观实用,又具有很高的研究、收藏和艺术审美价值,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已衍生出服装、手提包等文创用品。
英吉沙美食推荐
缸子肉、烤包子、拌面……
无数美味,尽在英吉沙
英吉沙游玩攻略
01
自驾
从乌鲁木齐出发,沿G30连霍高速向西到吐鲁番,再沿G3012吐和高速继续向西可抵达;也可从乌鲁木齐沿G312走独库公路,再沿G314抵达;若从喀纳斯或赛里木湖出发,可直接沿G219抵达。
02
飞机
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出发至喀什徕宁机场,再打车前往英吉沙县城(65公里)。
03
火车、汽车
火车:从乌鲁木齐火车站乘坐火车直达英吉沙火车站。
汽车:在乌鲁木齐汽车南站乘车前往英吉沙县城。
680059347
xjlx111
XJLX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