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自治区旅游协会组织的“探秘大美南疆”深度考察行动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70位文旅从业者以“争做新疆正能量传播者”为使命,开启为期13天的丝路文化深度体验之旅。此次行程跨越乌鲁木齐、巴州、和田、喀什、克州等地,通过探访历史遗迹、感受民俗风情、景区实地游览,全方位感受南疆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喀什天门山大峡谷:地壳运动的活化石,4亿年的地球密码
这里被称为撕裂时空的地质史诗,西域最壮丽的自然奇迹。
这里的断裂带绵延30公里,最窄处仅0.3米,最宽达百米,层峦叠嶂的岩壁如刀削斧劈,被誉为“全球优秀地质公园”。
穿越喀什天门峡谷,就是在翻阅一本4亿年的地球日记。 这里没有历史的脚步,却有传说长成的山川——天地之手写就的西域神话。
阿克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西域文明之旅
阿克苏博物馆坐落于天山南麓、塔河之滨。这里珍藏万余件文物,以汉唐丝路遗珍、龟兹石窟艺术、多民族融合印记为核心,带您解锁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密码。
在龟兹洞窟复原展厅,可沉浸式体验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的壮美,壁画中的飞天乐舞与佛教故事,再现“西域佛国”的艺术巅峰。
汉唐西域都护府青铜印章、戍边将士铠甲等珍贵文物,见证中国中央政权治理新疆的历史铁证,讲述“万里一统”的家国故事。
阿克苏老街——西域烟火里的时光印记
漫步阿克苏老街,仿佛翻开了一本活态的丝路画卷。99栋主题民宿如繁星点缀,桑葚树掩映下的土陶小院、艾德莱斯绸飘荡的艺廊、龟兹乐舞萦绕的茶肆,每一处都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现场。当暮色降临,各种美食的香气与达瓦孜表演的惊险交织,这里便成了新疆夜生活的“百科全书”。
炭火炙烤的羊肉串滋滋作响,刚出炉的烤馕麦香扑鼻,手抓饭的油润裹着胡萝卜甜香——舌尖上的西域在此复活。住进紫砂匠人的“陶画源”,触摸低温双色刻陶工艺;或选择佛教主题民宿,在壁龛与挂毯间梦回古龟兹。维吾尔族姑娘的旋转舞裙、都塔尔琴声里的古老歌谣,随时在街角与你邂逅。
从城郊破旧村落变身文旅地标,阿克苏老街用艺术家驻留计划重塑空间灵魂。成都来的小龙虾店主、上海归来的轰趴馆主理人,连同本土手艺人,共同书写着“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托木尔大峡谷—天山深处的秘境,大地撕裂的史诗
在阿克苏地区的广袤荒野中,托木尔大峡谷绵延25公里,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隐秘走廊。赭红、橙黄、墨灰的岩层交织成巨幅抽象画,阳光倾泻时,峡谷化作燃烧的火焰;暮色沉降时,山体又如凝固的青铜史诗。雅丹与丹霞地貌的碰撞,让这里成为地质学家的天堂,徒步者的秘境。
干涸的河床旁,胡杨倔强生长,偶遇的野骆驼群掠过沙丘,峡谷深处的绿洲如翡翠镶嵌,诠释着生命与荒芜的博弈。
岩壁上若隐若现的古老岩画,沙土中深埋的商队残迹,这里曾是驼铃叮当的丝路古道,而今只余风声呼啸,将历史低吟成诗。
克孜尔千佛洞—佛光残卷,信仰史诗
克孜尔千佛洞的236个洞窟凿刻着公元3世纪的信仰之光。
希腊式廊柱、波斯璎珞、印度梵相在此交融,克孜尔是文明的十字路口,更是佛教艺术东进的“活化石”
穿行于空荡的洞窟,被盗割的壁画只余凌乱的凿痕,佛首流散他乡,但仰头凝视残存的“鹿野苑初转法轮”,恍惚听见鸠摩罗什的诵经声穿透时空裂痕。昏暗洞窟中,手电筒光束照亮供养人画像的衣纹细节,古龟兹文题记如密码闪烁。那些未被带走的碎片,仍在讲述商队、僧侣与帝王共同书写的西域史诗。
红石林—穿越亿万年的血色史诗,触摸大地的狂想曲
阿克苏拜城红石林,4.5亿年前的海底沉积岩层,在风蚀、水蚀与时光的作用下化作50平方公里的赭红迷宫。铁与氧的碰撞将岩壁染成赤红、姜黄、暗紫。
在克孜尔红石林深处,“烈焰泉”正上演自然界的矛盾美学——地下天然气从岩缝中喷涌,与泉水交融,形成“水浇不灭的火,火烧不干的水”奇观。
当亿万年的地质史诗与人类的渺小足迹相遇,红石林用最原始的粗粝与浪漫,写下属于此地的狂野叙事诗。
克孜利亚—触摸西域最炽烈的脉搏
克孜利亚大峡谷是独库公路的库车出发第一站,也是天山南麓集丹霞奇观与龟兹文化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景区。景区总投资1.5 亿元,规划面积 16 平方公里,自启动建设以来,已形成“中国第九大影视基地”与 “天山秘境”双 IP 驱动格局。
在核心业态构建上,景区打造三大引擎:以龟兹文化为内核的影视文旅综合体,包含 50 人专业团队演绎的《女王招亲》沉浸式剧场、丝路商队实景演出及古装旅拍基地,形成“白天看实景、夜晚赏大秀”的全天候演艺矩阵,直接带动当地 200 人就业,促进了周边村民的收入。聚焦深度体验的极限运动集群,涵盖 4 公里“一线天秘境”徒步线、直升机峡谷穿越、悬崖咖啡观景台、星空露营基地等八大场景,满足探险、康养、摄影等多元需求;支撑智慧旅游的数字化服务中枢,通过云端票务系统、客流监测平台及 AR 导览,实现“智慧游”的便捷体验。
克孜尔尕哈烽燧—丝路北道的千年守望者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依西哈拉镇,矗立于却勒塔格山南麓的盐水沟冲击台地,海拔1200米,扼守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是汉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标志性遗存。
烽燧始建于汉代(约公元前2世纪),作为边防烽燧,用于传递军情、保障商旅安全,是丝绸之路上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烽燧之一。其现存残高13.5米,夯土结构,历经两千余年风蚀仍巍然屹立,见证汉唐时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经略。
“夯土层中的芦苇痕迹仍清晰可辨——汉代工匠用智慧抵御西域风沙。站在烽燧下,仿佛能听到驼铃与戍卒的号角声交织,这里是‘活着的丝绸之路教科书’!”
库车王府—聆听西域王族的传奇回响
1759年,乾隆皇帝为表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平定叛乱的功绩,敕建库车王府。十二代库车王在此书写忠诚与荣光——从伊萨克郡王擒获叛首张格尔的赫赫战功,到末代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中国最后一位世袭亲王)的爱国赤忱,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边疆与祖国血脉相连的见证。
复建的王府占地4万平方米,融合中原汉式宫殿、伊斯兰风格穹顶与俄罗斯元素。漫步三大展区:龟兹博物馆,佛窟壁画、乐舞雕塑,再现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王府展区,王室令牌、华美器物,揭开十二代亲王的生活画卷。
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
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坐落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是依托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群原址而建的专题博物馆。作为新疆首座数字化古墓遗址博物馆,它由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参与设计,巧妙融合考古保护、科技展示与公共教育功能,生动再现了魏晋时期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融。
馆内完整展示15座砖室墓,是新疆迄今唯一发现的汉晋砖室墓群,墓室形制、建筑工艺与中原高度一致,实证了魏晋时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治理及文化传播。
该遗址不仅填补了西域汉晋考古的空白,更以实物证据驳斥了“中原文化未及西域”的误论,凸显了新疆自古便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博物馆现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节点,兼具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是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格局的生动课堂。
库车饭店—丝路夜宴·友谊长存
当夕阳西下,踩线团受到了阿克苏地区文旅局以及库车饭店的盛情款待。
晚宴上,范生高先生的言语让每一位团员为之动容。这位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者依然奋战在文旅一线。他是新疆库车饭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库车市知名企业家和社会公益事业践行者。
自2004年成立新疆库车饭店有限责任公司以来,范生高带领企业成长为集餐饮、住宿、娱乐、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为库车市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作出重要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库车饭店长期关注教育公益,曾向萨喀古小学捐赠500套课桌椅(10万元),并资助贫困学生、捐建幼儿园(80万元)等,累计公益投入超百万元。
范生高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社会责任的坚定履行者,他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企业家“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精神风貌。
其公益事迹被中国日报等媒体报道,被誉为“心系民生、捐资助困”的企业家榜样。
特别鸣谢
库车克孜利亚景区
罗布盛宴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尉犁县)
金石玉矿和田玉工厂店
域游食记
和田市玉出东山珠宝有限公司
阿克苏伊顺缘手抓肉END
投稿邮箱:xjl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