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探秘大美南疆”深度考察行动—喀什篇
最新动态
“探秘大美南疆”深度考察行动—喀什篇
2025-04-102
?蓝色字关注“新疆旅游协会”
探秘大美南疆

3月31日,由自治区旅游协会组织的“探秘大美南疆”深度考察行动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70位文旅从业者以“争做新疆正能量传播者”为使命,开启为期13天的丝路文化深度体验之旅。此次行程跨越乌鲁木齐、巴州、和田、喀什、克州等地,通过探访历史遗迹、感受民俗风情、景区实地游览,全方位感受南疆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第五至七天的行程特此感谢喀什地区文旅局、叶城县文旅局、叶城县文旅集团、英吉沙县文旅局、莎车县文旅局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第五天:探寻中华文脉
叶城西夜迷城——悠远丝路的时光秘境

黄沙掩埋的过去,风沙吹不散的传说。西夜迷城,一座沉睡千年的西域谜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繁华重镇,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却依然诉说着喀喇汗的辉煌与陨落。  



锡提亚(意为“永不倒塌”)古城遗址,见证12世纪成吉思汗西征的战火;  散落的陶片、人骨与铜器,至今无人能完全解读它的消亡之谜;景区还原西域三十六国风貌,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古丝路的驼铃时代。



新藏线0公里——天路起点,勇者的征途

一脚踏上天际,一眼望尽千年。叶城“零公里”,是国道219线新藏公路的起点,也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这里不仅是自驾勇士的朝圣地,更是连接新疆与西藏、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枢纽。  



叶城曾是西域三十六国商贸往来的要冲,如今仍可探访锡提亚谜城,感受喀喇汗的辉煌与湮灭。  

这里所蕴含的更多是地理标志意义:作为“中国最长国道”G219的起点,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南穿越昆仑山、冈底斯山,直抵西藏阿里,全程10860公里,堪称“铺在天上的路”。

不仅是藏北高原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更是西藏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从这里出发,每一公里都是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叶城县烈士陵园——永恒的丰碑,不灭的信念

每一座墓碑,都是一段凝固的英雄史诗。

叶城县烈士陵园,安息着为边疆和平与建设献出生命的英魂。他们中有剿匪斗争中的铁血战士,有修筑新藏线的无畏工兵,也有守护百姓安宁的公安干警。在这里,时间静默,但信仰永存。  



1950年代剿匪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用生命捍卫昆仑山下的安宁;新藏公路建设时期,数百名战士长眠于雪山与冻土之间;近年反恐维稳一线献身的公安干警,诠释“人民卫士”的忠诚。  

站在陵园制高点眺望,新藏线零公里的车流与锡提亚古城的灯光交相辉映——这正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图景。  

“墓碑上的名字会风化,但昆仑山记得每颗赤子之心。”  



第六天:触摸丝路魂韵
木卡姆文化艺术中心——聆听丝路的千年乐章

鼓点响起时,所有人都成了舞者——这就是十二木卡姆的魔力。木卡姆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音乐的殿堂,更是丝路文明的活化石。来这里,让耳朵沉醉于千年韵律,让心灵触摸非遗的温度!  



这里采用维吾尔族传统建筑风格,穹顶、回廊、砖雕藻井等元素与木卡姆的韵律相呼应,部分场馆融入“天圆地方”哲学理念,成为拍照打卡胜地。  

木卡姆文化艺术中心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之一,以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为核心,完整呈现这一被誉为“东方音乐史诗”的艺术形式。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木卡姆是流淌在维吾尔族人血液里的诗与歌。”在这里,每一个音符都是丝路的回响,每一段舞蹈都是生命的礼赞。朋友,来木卡姆文化艺术中心吧,让千年乐章唤醒你的感官,见证非遗在当代的璀璨新生。 


莎车博物馆——穿越丝路的千年文明长廊 

莎车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展示莎车地区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千余件,涵盖先秦至现当代七个历史时期,系统呈现了莎车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过往。博物馆建筑融合现代设计与地域特色,天圆地方的序厅象征莎车在丝路上的重要地位,自然采光与历史元素交织,营造出庄重灵动的观展氛围。 


 

在莎车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在低语丝路往事。莎车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文化的桥梁。来这里,让文物带你穿越时空,聆听丝路上的驼铃与故事。


叶尔羌汗国王陵——古丝路上的黄金圣殿

叶尔羌汗国王陵(阿勒屯麻扎)是16-17世纪叶尔羌汗国的王室陵寝群,始建于1533年,为纪念开国君主苏里唐·赛义德而建,历经百年扩建形成现存规模。这里安葬着汗国11代王室成员及大臣、学者,是新疆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皇家陵园之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尔羌汗国(1514-1680年)是察合台后裔建立的伊斯兰政权,鼎盛时期疆域覆盖南疆及中亚部分区域,推动了维吾尔族文化的繁荣。  

陵墓群见证了蒙古传统与伊斯兰文明的融合,首代汗王墓为蒙古式圆拱形,后续墓葬则转为伊斯兰长条形,折射汗国文化变迁。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丝路诗韵,木卡姆之魂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是新疆莎车县的文化地标,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安葬着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王妃阿曼尼莎汗——一位将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从民间碎片整理成系统艺术瑰宝的传奇女性。她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早逝,却用短暂一生完成了对维吾尔音乐史诗的拯救与升华,其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陵墓与清真寺相连,融合伊斯兰建筑美学,高22米的圆顶塔楼、镶嵌“十二木卡姆”曲名的墙面,诉说着艺术与信仰的交融。



陵墓以伊斯兰风格为基调,基座长宽各10米,穹顶高耸,外覆蓝色釉砖,内部墙面镌刻十二木卡姆曲名,象征音乐与建筑的永恒对话。 

陵旁清真寺的古朴穹顶与几何纹饰,展现丝路多元文化的碰撞。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不仅是丝路音乐史的丰碑,更是女性智慧与勇气的象征。来这里,聆听木卡姆的韵律,触摸维吾尔文化的诗性基因,让千年文明在旅途中焕发新生! 


清代莎车保卫战纪念馆——铁血丹心铸边魂

清乾隆24年(1759)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即设办事大臣和参赞大臣统领地方军政事务。由左宗棠主持扩建莎车府,这里成为了清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曾是当地王族的居所和管理事务的中心,见证了清代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精神的火炬。来这里,可以读懂边关将士的忠诚、各族儿女的坚韧,让爱国主义的星火永续传承! 


莎车老城纪念馆——穿越千年的丝路记忆

在莎车老城纪念馆,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丝路上的商旅故事。 莎车作为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与文化交流中心,历经莎车国、叶尔羌汗国*等历史变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纪念馆依托老城区的传统建筑群,通过文物、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生动再现了莎车作为南疆文化枢纽的辉煌过往。

  


莎车老城纪念馆不仅是一仅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更是丝路文明的活态课堂。来这里,让文物带你穿越时空,感受南疆文化的厚重与鲜活! 


莎车土陶村——泥火千年的匠心传承

在莎车的阳光下,泥土与火焰交织出两千年的文明密码。这里是土陶村,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技艺的活态传承地。匠人们以手为笔,以泥为墨,勾勒出丝路古道的烟火记忆——陶罐上的花纹,是戈壁风沙刻下的年轮;釉彩间的绿与蓝,是绿洲与天空的对话。  

从生活器皿到艺术珍品,从祖辈相传到文旅新生,每一件土陶,都是时光的容器,盛满西域的呼吸。 



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户均年收入超20万元!莎车土陶村通过“非遗+旅游”模式焕发新生——合作社带动,村民抱团发展,土陶销往乌鲁木齐、喀什,年售5000件以上。  

山东援建展览馆、民宿集群,3公里漂流项目吸引游客50万人次。这里的故事,正在改写南疆乡村振兴的剧本。 

唐代三彩+伊斯兰几何纹,土陶村技艺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活证据”。泥土不语,却道尽千年。莎车土陶村,等你触摸历史的温度。



英吉沙小刀村——淬火铸就的丝路明珠

英吉沙小刀村(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远近闻名的“中国小刀之乡”,这里80%的村民世代以制刀为生,全村拥有90余家小刀店铺、9个专业合作社,年产小刀超90万把,年销售额达1.5亿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小刀制作技艺”的核心传承地,村落以“刀史、刀艺、刀魂”为脉络,打造了集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区,2023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英吉沙小刀博物馆——一场刀刃上的文化之旅
一把小刀,千年匠心。在英吉沙县,每一把刀都镌刻着维吾尔族的智慧与传奇。走进全国唯一的小刀主题博物馆,穿越“刀史、刀艺、刀魂、刀藏”四大展区,见证480年非遗技艺的淬炼与新生。这里不仅是钢铁的艺术,更是丝路文化的活化石。

第七天:喀什风情深度游

百年喀什馆——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与时代荣光

百年喀什馆位于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由深圳援疆指挥部投资打造,2021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是集红色教育、民族团结、历史展陈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全馆以“百年沧桑·峥嵘岁月”“苦尽甘来·日新月异”“民生巨变·追逐未来”三大单元为核心,通过浮雕、蜡像、场景复原、图片及影像等多元展陈方式,生动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喀什各族人民反抗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馆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还原了喀什地区百年来的革命斗争与社会变迁,如毛主席与帕哈太克里乡人民的书信往来、军垦拓荒的艰辛历程等;  

这里的每一幅照片,都镌刻着喀什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密码。

百年喀什馆的灯光,照亮了历史的褶皱,也点亮了未来的征途。



喀什牛羊巴扎——西域最野性的烟火气 

喀什牛羊巴扎是南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这个荒原上的热闹江湖,每周日开市,是延续千年的传统。



这里没有滤镜,只有最生猛的西域生活。尘土飞扬中见证"袖口议价"的古老交易;摸一把油光水滑的羊屁股才是行家暗号;维吾尔族大叔用草棍在你手心写下的神秘数字;这里有不可错过的魔幻体验:我们可学当地人用"牙口检查法"判断牛羊年龄;也可以品尝巴扎边缘现宰现烤的史诗级羊肉串 。 


遇见喀什,千年丝路的时空回响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并长期驻守于此。千年时空流转,作为中西方文明汇聚的重要纽带,如今的喀什愈加繁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他繁华不落的密码,同时吸引了全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这里有独特风格的迷宫建筑,这里有丝路瑰宝艾德莱斯,这里有被称为“泥巴艺术”的高台土陶,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为了民族文化瑰宝被更多人看见,也为了更好带动文旅深度体验,“遇见喀什”国际演艺中心应运而生。



可承载1500座的大型艺术科技演艺舞台空间,为传承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故事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遇见喀什”编排极具观赏性及艺术性的舞蹈剧目,让游客跟随剧目主人公,感受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体验非遗文化的生生不息,故事内容荡气回肠,触动心灵。


其他系列报道

???我协会“探秘南疆考察行”启动

???我协会“探秘南疆考察行”活动纪实

???红色血脉永传承:我协会组织导游参观叶城烈士陵园



图片


特别鸣谢

库车克孜利亚景区

罗布盛宴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尉犁县)

金石玉矿和田玉工厂店

域游食记

和田市玉出东山珠宝有限公司


END




投稿邮箱:xjlyxh@163.com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